刘天华--中国二胡第一人

介绍:刘天华(1895年2月4日—1932年6月8日),原名刘寿椿,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,是中国近代作曲家、演奏家、音乐教育家。‌刘天华的贡献和成就:刘天华在二

详情

9f5c-811a57fb24f874dd95cc6d5041c88298.jpg

刘天华(1895年2月4日—1932年6月8日),原名刘寿椿,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,是中国近代作曲家、演奏家、音乐教育家。‌

刘天华的贡献和成就:

刘天华在二胡等民乐演奏上开风气之先河,融合了东西方音乐的技法,是中国最早创作出当代二胡、琵琶曲目的第一人。他创作了十首二胡曲(被称为“十大名曲”),包括《‌病中吟》、《月夜》、《‌苦闷之讴》、《‌悲歌》、《‌空山鸟语》、《‌闲居吟》、《‌良宵》、《‌光明行》、《‌独弦操》和《‌烛影摇红》。此外,他还创作了三首琵琶曲和一首丝竹合奏曲,并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和十五首琵琶练习曲。

刘天华的背景信息:

刘天华是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,与诗人刘半农、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。他早年在江阴、常州中学、江苏省立五中教授音乐,后来到北京,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、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、琵琶、小提琴教授。他在任教期间,专心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,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,并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,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,采集各地民间音乐。

刘天华的影响:

刘天华对二胡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创作和演奏,更重要的是他推动了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而出,成为独奏乐器,走进了音乐院校,登上了音乐厅。他的音乐思想和作品对后来的国乐作曲和演奏有着深远的影响,被誉为现代民族音乐的奠基人。


加载中~

本站资源部分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交流分享,【胡琴世界网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。如有侵权,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。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ihuqin.cn/article/zixun/471.html

二维码

联系管理员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咨询

投稿:34919004@qq.com

本站访客:32876